電腦的演化
1. 第一代電腦
第一代電腦是「真空管」電腦,全世界第一部電腦是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教授們在1946年發明的,它的名字叫ENIAC。整部電腦用了18000多個真空管。
第一部電腦簡直就是龐然大物,它佔據了一整個大廳,而且它的運算速度很慢,使用不方便,很容易發生故障。
雖然它無法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比較,但是畢竟它是現代電腦的祖先。
2. 第二代電腦
隨著科技的進步,人們發明了「電晶體」,由於電晶體比真空管體積小了許多,更加省電,所以電晶體技術發展很快。
3. 第三代電腦
第三代電腦是積體電路電腦,「積體電路」是將許多的二極體、電晶體等電子元件濃縮在同一片電子晶片上。所以第三代電腦比第二代電腦體積更小,速度更快。第三代電腦廣泛應用在條碼讀取、資訊檢索等工商業運作中。
4. 第四代電腦
七十年代以後,在電子科技的強勁發展中產生了功能強大的「超大型積體電路」,之後產生的第四代電腦不斷升級發展,一直發展到我們現在使用的以PENTIUM和PENTIUM II為CPU的電腦,它們都是使用「超大型積體電路」來設計的。
從第一台電腦的誕生到現在的半個世紀,電腦的演進史告訴我們,隨著科技的進步,不久的將來,體積更小、速度更快、會思考的「人工智慧」電腦將會走進我們的生活。